曾經有人問我:「如何簡單區分好的教學和不好的教學?」
這真是個大哉問的問題已經可以寫一本書來完整回答與討論了
(我真的有認真考慮要試著寫這樣的書!)
不過,若要簡單粗略的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或許關鍵在於....「欲罷不能」的教學!
我認為....
好的教學讓人「欲罷不能」!
但不好的教學也讓人「欲罷不能」!
因為好的教學或許能夠達到「教師欲罷,學生說不能」的境界
但不好的教學卻可能淪落到「學生欲罷,老師說不能」的地步
曾經有人問我:「如何簡單區分好的教學和不好的教學?」
這真是個大哉問的問題--讀《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有感(同場加映”靈魂急轉彎”心得)
寫在前面……
早就在火星爺爺的臉書看到《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出版的訊息,剛好楊斯棓醫師的六月讀書心得選書也選這本書,激發了我閱讀這本書,並好好寫一篇心得的動機。但是(人生很重要的還是這個「但是」!),這幾週以來,我總是任性地讓自己以日子總是忙碌來做為藉口(或許這就是我的個性「限制」之一),閱讀心得這件事,就拖到6月的最後這一天,所幸,關於斯棓醫師的讀書心得徵文,我一向是抱持著「志在響應」的心情來參與。
雖然日子總是忙碌,但總需要一點變化與轉換,就像火星爺爺說的:「對我來說,不做A去做B就是休息」。所以,閱讀及看電影,對我來說,就是一種轉化與休息。在閱讀《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時,想說暑假快到了,就申請一個影音串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選擇觀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自己之前一直想看,但還沒機會看的“靈魂急轉彎”。
在閱讀《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與觀看“靈魂急轉彎”的這幾天,赫然發現這本書與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兩者間似乎有著一些共同的觀點,也興奮的發覺兩者同樣帶給我滿滿的感動。
隨著書籍的閱讀,像似跟著火星爺爺,一起走過他在地球上探索與豐富自己的奇異人生。
隨著電影的觀賞,像似跟著喬與22號,一起走過那段彼此共同探索人生價值的奇異旅程書籍與電影,一則則的生活故事,一幅幅的生動畫面,一段段的生命歷程!
今晚開車接留校自習的高三生回家
在車上聽著Spotify
在系統選播的合輯裡
聽到蔡琴的這首「今宵多珍重」
這樣的旋律馬上把我的思緒上帶回成功嶺上
(圖片來源:網路)
—「線上教學 團體動力 研修」課程參與有感
台灣自五月中旬以來,不管是學校教育或是企業培訓,都經歷一場「線上教學」的實戰洗禮。二個月來,教師們對於線上教學的教學樣態以及平台設備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上手。教學設備與平台熟悉後,教師們開始設法能在線上教學時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此,有各式各樣能與學生在線上互動的軟體及方法被提出來,教師們也開始發現線上教學還是可以讓學生間及師生間有一定程度的互動。二個月前的緊張與害怕,如今稍微感到放心與穩定。
然而,儘管如此,教師們對於線上教學的「有限性」及「不穩定性」,還是難免有些顧忌。教師們可能會覺得儘管是線上教學能設計互動的方法,但畢竟相隔網路空間,教師不一定能完全掌握與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可能會覺得在進行線上教學時,無法如實體課程般顧及班級的團體動力,師生彼此的互動總是會有「打折感」。但真的是如此嗎?
關於「線上教學」與「團體動力」的連結,楊田林老師設計了一套「線上教學 團體動力 研修」的課程,想在線上教學的各種課程中,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教導教師們在線上教學時型塑出團體動力。
楊老師的第一梯次課程,以不收費的方式提供給「良師樹人」社群的夥伴報名,共有25位夥伴報名參加,我有幸或邀擔任「助教」的工作,能就近從旁協助與學習,對於線上教學中的團體動力,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體會,原來,我們都不應該「自我受限」,我們也都不必被「原有框架」限制住。或許,線上教學不是未來教學的常態,但線上教學會是未來教學的「樣態」之一,而且其重要性會日益重要。透過這次的課程,我更深信線上教學的無限可能與無限寬廣性!
為什麼需要邁向線上教學2.0?
將近2個月的三級警戒,近日看起來解封有望,再加上目前學校處於「放暑假」的狀態,因此,此時正是整理過去1個多月來線上教學的各種問題與改進策略的好時機。「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會不會再需要一波的線上教學,誰也無法料準,誰也無法料定。
這波的線上教學,姑且稱之為「線上教學1.0」,歷經許多的調適、摸索、試探,甚至於是衝擊、衝突、抗拒,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也為學校教育帶來另一種創新與改變的可能性。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要學習海賊王的魯夫,開始讓自己「進入二檔」(有人甚至於已經可以進入更高檔),邁向「線上教學2.0」的新境界!
線上教學包括「線上同步教學」及「線上非同步教學」,在線上教學1.0中,非同步教學(教師提供自錄或現成的影片連結)及同步教學都是老師常用的教學模式。關於線上教學,我寫過一篇從教學要素的角度看線上教學的文章(共有17000多字,分為上與下兩篇),有興趣者可以看看,挑著看也可以。
這篇文章以學生回歸學校上課後,如何做好未來進行線上教學的準備作為主軸,主要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撰寫本篇文章,全都是個人觀點,因此,不可能提出最完善的準備意見與方法,純為個人有限想法的分享,又或許這些都只是「理想狀態」,無法真正實現,這樣也沒關係,總是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我曾在2年前分享一篇部落格文,內容是關於「楊士比亞曰」及其疊疊樂的應用經驗。(「楊士比亞曰」疊疊樂,我在大學課堂這樣用!https://www.educator.tw/2019/05/yang.html)
「楊士比亞曰」及疊疊樂的由來,以及我在「教學設計與方法」課程中為何要運用「楊士比亞曰」進行教學,請參見前面那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楊田林老師的這108句教學的箴言,不只對企業培訓者能有啟發,對於大學部學生在學習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時,亦能獲得許多的感受與啟示。
這學期因為疫情的關係,後面幾週的課程轉為線上同步教學,我就在想「楊士比亞曰」的疊疊樂分享單元要如何進行?我始終認為「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教學要有『應變計畫』」(擺渡人言)。因此,在疫情還沒有很嚴重時,我就開始構思「楊士比亞曰」的分享,如何在線上同步教學中進行。也做好了準備,希望備而不用。沒想到,真的用上了。
寫在前面…
2020.4.6 我曾寫過一篇關於「線上同步教學」的文章:「線上同步教學」,我的有感而發(https://www.educator.tw/2020/04/elearning.html)。老實說,當時的我,雖然多年前曾有同步遠距教學的經驗,但對於線上同步教學已經生疏,或更正確的說,是從沒有熟悉過。因此,寫那篇文章時,我是以線上同步教學的學習者角度「揣摩」及「預想」線上同步教學的相關理念與問題。現在看起來,那篇文章寫的算是中肯,也的確分享了一些我個人的想法。
2021.5.17以來,我進行了四週的線上同步教學(以下多簡稱為「線上教學」),累積了一些線上同步教學的經驗與想法,再加上,這段時間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學校老師及企業講師分享的線上教學理念與經驗,這些分享每每讓我感佩,我心想,若換做是我,我可以分享或貢獻些什麼?這激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動力,我想到,我可以將上面所述那一篇文章,從「教學要素」的角度重新整理與增補,分析與討論目前我所看到的「線上同步教學」現象,分享我個人的觀察與心得。
教學的七大要素包括:「學生」、「教師」、「內容」、「方法」、「目標」、「環境」,以及「評量」,這篇文章以此七大教學要素作為框架與視角,分析「線上同步教學」應考量的七大要素之內容與要點,在每個教學要素上,都提出該要素的教學王道。
本文主要的觀察點來自於「學校」場域,企業培訓場域的老師可以依據自己的教學狀況,自行斟酌內容的適用性及轉化的可能性。此外不同教育階段的學校老師,在閱讀本文時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發想與感受,同樣可以自行斟酌內容的適用性與轉化應用的可能性。本文純粹是我個人的「觀察」與「觀點」,僅供參考,是否認同或是否有用,讀者可以自己做聰明的判斷。
「圖像表達課」線上課程「助教」心得
可能是我當初課後沒有認真寫作業(畫圖),慈偉老師又是我兒子的乾爸,所以他不想「放棄」我,所以要我來當他這次課程的助教,一方面服務學員,另一方面也可以「補課」(我資質不佳,需要多聽幾次課,哈哈)。
既然之前已經以「學員」視角寫完那篇心得,這次我簡單的用「助教」視角來寫這篇心得(但慈偉老師,先不要期待我把心得「畫」出來,我會努力把他列為未來的實現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