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書名,會直覺的以為這是一本軟性的書,但再看第二眼,猛然被「康德」二字打醒。心想,這一定是一本很不簡單的書。果不其然,讀了幾篇文章後,發現這是一本「散文式的哲理書」,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本「文獻探討式的通俗書」。簡單來說,是「舉重若輕」的一本書,將哲理與道理之重,以博引及譬喻的方式輕鬆帶出。
閱讀此書過程中的感受,頗為吻合作者在書中所述的一段文字:「讀到不可思議的好作品,寫作者在震懾之餘,往往難免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p.159)。是阿,寫這麼一本厲害的書,作者是怎麼辦到的?
老實說,在我過去的書籍閱讀經驗中,關注點通常都在書籍的內容上,對於作者的寫作風格,往往不是那麼在意與注意。但閱讀這本書時卻不一樣,讀這本書,先引起我興趣的,是作者的敘事手法與旁徵博引的功力,其次才是對書籍內容與觀點的關注。簡單來說,看這本書時,我是先「讀作者」,才「讀內容」!
因此,我就先談談我「讀作者」的歷程與心得。閱讀此書,最讓我感到震懾的
是作者博學與旁徵博引的功夫,一邊閱讀,我心裡一邊出現一些圖像,而這些圖像也不斷的轉化。
我腦袋中最先出現的圖像是「冰山下的底蘊」,我想作者水面下的「冰山」,一定非常的豐厚;第二個隨之而起的圖像是電影〈Inside Out〉中記憶球的存放與抽取,我想,在作者的大腦中,這套系統一定運作得比別人來得好;最三個圖像則是「一大面書牆加一支機械手臂」,我總覺得作者在寫作時,可能有一面心裡書牆,再有一支機器手臂,隨時可隨作者的意志,抓取作者想要引據的書籍…
總結一下我所「讀到」的作者敘事能力,我以四個作者之「善」(作者最厲害的四點)加以說明:
1.「善創見」
作者的創見從各篇的篇名可見一斑。例如:「莎翁教養學」、「向康德學習請吃飯」、「從雷峰塔到摩天樓」、「讀書不應該學豬八戒吃人參果豬八戒」…等。這些標題相當的吸睛,也頗為精準。另一方面,作者的創見也在於他所撰寫的觀點,例如「棒球靈魂學」及「不藏書六難」,都讓愛棒球與愛買書的我「拍案叫絕」!
2.「善引據」
關於作者的善於引據,我想在全書中處處可見,不勝枚舉。幾乎每一篇的文章,作者都用數篇到數十篇的「文獻」(literature)來加以佐證。旁徵博引的功夫,渾然天成,信手拈來。
3.「善歸納」
作者在各篇散文中,善於將其觀點歸納為幾點,方便讀者記憶與閱讀。例如「防老十方」、「五種工作與一種怠惰」、「五種聰明一種最笨」、「不藏書六難」等。歸納後分項分點闡述,有架構可助理解。
4.「善諷喻」
作者另一個厲害的敘事手法是善用「諷喻」,也就是在幽默中帶點嘲諷,在嘲諷中將哲理隱喻在其中。例如用警察捉小偷來比喻打棒球;用「媽寶玩完記」來嘲諷莎翁的《科利奧蘭納斯》;用〈罵客列傳〉來述說司馬遷應該也要為歷史上的罵客寫傳記,並且將歷史上為君主「幫罵」比喻為是一種心理按摩。諷諭的敘寫法,讓這些觀點讀起來更為生動而有趣。
除了「讀作者」外,邊看此書我也邊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要讀通本書,讀者應具備怎樣的技能?我簡單歸納一下,讀此書,讀者需要下列四個層次的「要」:
1.「要博學」
因為作者的博學,因為作者的旁徵博引,所以讀者也是博學之人,則可以一拍即合,能立馬領略作者的「言下之意」與「言外之音」。但我估計具備此層次能力的讀者不算多。
2.「要越讀」
退而求其次,若讀者本書不是博學的,但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願意跟著書中所述,查閱相關書籍與資料,進行「越讀」則多少能跟上一點作者的腳步。這樣的人,我想也不是很多。
3.「要劃記」
我認為讀者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所謂的「不求甚解」之人。面對作者所引據的內容,不是跳讀,就是卡住。我覺得此層次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應該不糾結,不懂之處就先劃記(做記號),不要一直卡關,而妨礙了自己的閱讀。
4.「要覆讀」
最後一個層次,不管你是上面哪一種讀者,這本書都值得「反覆讀」,而且要「細嚼細嚥」的反覆讀(p.108)。一本好書,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閱讀,會為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收穫。
用三句話作為讀此書的心得總結:
讀此書,才知學問之浩瀚
讀此書,才知文學之奧妙
讀此書,才知自己之不足
正如作者在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所言:「我已不敢再自以為有讀透任何作品。」(p.263)
• 書名: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 作者: 顏擇雅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日期: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