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五項修練的故事〉閱讀心得

一方面因為最近較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不為「比賽」,純粹響應楊斯棓醫師的「徵文」,因此楊醫師五月份的徵文,我現在才完成,斯棓醫師請見諒。

讀書並撰寫心得是一件快樂的事,但就是欠缺時間!欠缺時間!欠缺時間!(很重要但也很無奈,還是寫三遍!)

前言

10幾年前這套書剛出版時,我就買了4本一套的套書,在我的博士論文(故事領導在學校情境的應用)中也有提到這套書。藉由這次的機會重新閱讀這套書,我想能不能在五項修練的精神之外,再從書中找到其他的觀點與思維角度。


「比狼學得快」:打破定律



關鍵歷程:當定律與通則可以被打破

定律與通則(狼吃羊)
夢想者、先驅者或犧牲者(提出共同願景:不成為狼的早餐)
學習的促發者(協助自我超越:瞭解每隻羊的專長)
創意者與行動者(提供改變心智模式的方法:善用專長完成小池塘)
形成學習型組織(共享共同學習的成果:乾季狼無法再來)

        從上述的歷程來看,組織要成長,要成為學習型組織,通常要打破定律與通則,而這必須要有先驅者及創意者的促發。簡單來說,組織中需要一些略顯浪漫的夢想家與行動者,即便他們可能會因此有所犧牲(不一定是性命,通常沒那麼嚴重),但他們的確是促發組織學習與成長的重要力量。

 關鍵語句:

        「我們都說狼不可能被阻擋,但我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
        如果沒有這樣的思維與想法,不會有後來的故事與改變!

 「結束」真的是結束嗎?

       狼真的那麼笨嗎?
最後一幕:狼的自我超越
他們開始學習使用各種工具破壞鐵網
誰說組織學習是羊群的專利!

 故事後續的可能

       已經成為學習型組織的羊群
       開始系統思考
他們可能會學會沿著欄杆挖出一條水道
以阻擋狼群來犯


「旅鼠的困境」:確認願景

       



關鍵歷程:當願景可以被實踐

        願景策略方法

願景:協助旅鼠從形成共同體中找到歡樂
策略:成為能激勵別人的演講者
方法:商業模式,成立旅鼠運輸航空公司

        現實的社會與組織中,或多或少都有所謂的習俗、習慣、文化、傳統、使命等,但卻鮮少有人會去思考,甚至於質疑這樣的作法背後的意義與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確認組織的「願景與使命」變顯得重要。試著觀察你周遭的同事或夥伴,有多少人與這些旅鼠一樣,有些不知道為何要跳(做某事)?有些知道不能跳(做某事),但卻不知道不跳(做某事)那要做什麼?

關鍵語句

        「為什麼我們要跳崖?但我們跳下山崖後,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沒有這樣的思維與想法,不會有後來的故事與改變!


 故事的bug

        閱讀這個故事,我心中一直出現一個bug,那就是「如果跳崖是每個人的使命,跳的都是年輕人,怎麼會有『長老』?難道長老不用跳?」
        或許應該可以有個合理的說法與解釋,只是我目前還沒想到!

「結束」真的是結束嗎?

        愛咪的飛行使命,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故事的開端!

故事後續的可能

        或者有一天,旅鼠們會找到下懸崖的技術,或許會看見一堆枯骨,然後引發另一波的願景變革


「洞穴人的陰影」:洞察偏見


        老實說,看這個故事時,腦袋聯想起另外兩個故事

這是個「井底之蛙」加上「瞎子摸象」的故事!

關鍵歷程:當事實不再是唯一

單一觀點(影子成為「唯一」事實)
挑戰者、破壞者(想走出洞外)
視野的開展(聽到雙族記的故事)
企圖改變者(回到洞穴,想帶族人走出洞穴)
成功?失敗?
       
        「雙族記」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們的「短視」、「偏視」與「洞視」,本位主義是阻礙組織發展的殺手之一,我們需要「洞察」自己的「偏見」,需要擴展自己的視野,需要拋棄本位主義,需要「換位思考」。
       
關鍵語句

「假如我們沒看到真正的事實呢?」
        如果沒有這樣的思維與想法,不會有後來的故事與改變!

故事的bug

        從沒離開開洞穴的人,應該不會知道有恐龍,對蝴蝶應該沒有概念,應該不會怕土狼
這個bug或許可以有個稍微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因為這些是來自「歷代的傳說」。(或許你會想我幹嘛那麼認真,只是寓言故事,認真就輸了,好吧!我承認!)

「結束」?最後一幕….故事沒有結束!

        最後一幕:數以百萬計的洞穴高樓大廈
        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故事之中,我們都住在高樓大廈的「洞穴」中

故事後續的可能

        看過外面的世界,決定走回洞穴,希望帶族人走出洞穴的布基,他的下場會是?這可能又會是另一個故事了!


「冰山的一角」:看見未知


關鍵歷程:當知道有未知的存在

資源擁有者 技術提供者(企鵝&海象)
組織的擴大(企鵝及海象的增加)
資源的有限性(冰山土地不足,蛤蜊不足)
危機的出現(衝突與競爭)
轉變的可能
       
        事情表面看不到的部分(冰山下的部分),包括外在趨勢與內部結構,而「系統思考」可以幫助我們看見整體、看見關聯、看見價值、看見新危機,也看到轉變的可能。


關鍵語句

        「如何看見你看不到的部分?」
        如果沒有這樣的思維與想法,不會有後來的故事與改變!


「結束」真的是結束嗎?

        鯊魚來了,這個更強的競爭對手,無法合作的對手,讓事情變得更複雜

故事後續的可能

        鯊魚來了,整個系統會繼續壯大?開始瓦解?產生新秩序?形成新平衡?故事越來越有趣了


「聆聽火山的聲音」:深度匯談


關鍵歷程:當開始聽見內心的聲音

 reactive → creative
 talk → think → dialog
深度匯談(dialog集體思考(thinking共同創造(creative

        上面的關聯,是本書的核心概念,希望我們學習從被動的反應到主動的創造,從交談到思考,再從思考到對話(或稱為深度匯談)。更進一步的,是希望藉由深度對話,產生集體思考,最後形成共同創造的結果。

關鍵語句

        「試著向彼此提出問題吧,就像今天早上你們問我問題那樣。」
        這樣的思維與想法,讓深度匯談的故事得以延續!

 「結束」真的是結束嗎?

        越來越多人對深度匯談感到興趣,那麼故事就還會繼續下去

故事後續的可能

        所有村民都可能逐漸能dialog(有目的的交談),他們會開始懂得聆聽火山的聲音,進一步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會產生新的循環(如下),假以時日,他們或許能共同找出與火山和平共處的方式。


結語

        這樣一套故事書,再次凸顯「故事力量大」(我一貫的主張與信仰)。綜合論述這五篇故事,可以發現下列五項共同特徵:

共同的特徵:

1.      原創的故事
這些故事來自作者的原創,不八股但又貼近背後所欲探討的理論。

2.      幽默略帶諷刺的備註
這些備註,為故事增添樂趣,但又引發一些耐人尋味的思考點

3.      留下伏筆的結局
故事的最後一幕,往往為故事的未來發展留下震撼彈(就像許多續集電影一樣)

4.      打破定律,洞察未知與偏見,跳脫習慣的通則
這些故事不斷地告訴我們,打破框架,系統地檢視我們的一切,包括可視與不可視的

5.      以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練及方法為核心
這是這套書的核心理論與立論基礎


題外話

一知道楊醫師選擇此套書來徵文,我馬上從我的書櫃中找出這套故事書,但隨即發現少了一本!原來,除了原來的4則故事,後來又多加了第5則。當下第一個想法就是學校圖書館應該有!
快速地查詢館藏系統,幸運的發現學校有這第5本故事書,更重要的是「在架上」,隨即二話不說,拿起我的借書證往圖書館衝!一到圖書館,立即找到書籍的的分類號,並來到書架前,定眼一看,書怎麼不在它該在的位置?是我弄錯?是別人放錯?還是?在前後幾個書架中來回尋找(旁邊的人可能正用異樣的眼光在看我),找了10幾分鐘,結果還是「找不到!」


於是,我回到一樓的借書櫃臺,向服務人員說明狀況,服務人員表示可以幫我找書,結果會再通知我。幾天後,我收到這樣的通知….「首次搜尋未獲」。這麼說來,我好像幫圖書館發現了一本「應該在架上,但卻失蹤的書」,但問題是:書呢?

其實當天一離開圖書館,在不確定是否圖書館能找到書的情況下,我就已經決定自己買了,所以回到研究室立即上博客來,結果「已售完,無法購買」,失望之餘,想說試看看金石堂,心想可能還是一樣的結果,但是(人生最重要就是這個「但是」),居然有書!有書!有書!(很重要所以說三次),二話不說立馬訂!(同時又多買了其他幾本書,真是個坑!)
以上是此次閱讀心得撰寫歷程的「題外話」!

書籍資料

五項修練的故事(合訂版)David Hutchens’ Learning Fables
·       作者: 大衛哈欽斯  
·       原文作者:David Hutchens
·       譯者:劉兆岩,郭進隆
·       繪者:巴比龔伯特(Bobby Gombert)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2/24